论牙在雅安(4) | 如何处理好医疗品质与风险的关系?(一)

发布时间:2024-01-08 15:58:00 | 来源: 阅读:211

2023年11月22日-26日,赵勇博士受雅安市医护培训中心邀请,携手雅安市口腔医学会和口腔质控中心,联合开展口腔临床技术交流,做《复杂案例解析——破局与风险把控》演讲,并针对演讲内容延伸出多个讨论话题。本期内容,赵勇博士针对“如何处理好医疗品质与风险的关系?”,提出“求极限”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牙在雅安】

赵勇

 

如何处理好医疗品质与风险的关系?这个命题的潜台词是如果强调医疗品质,就意味着治疗风险会加大,这是一对矛盾。

这一矛盾与口腔临床追求高品质医疗和舒适医疗这两个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处理好两者关系,不妨运用方法:求极限

极限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考虑极致的状态,也就是首先考虑有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

首选需要明确,极限思维不是走极端。

高品质医疗本身就是技术操作极致表达的结果,也是突破常规思路挑战极限的创新。

因循守旧顶多就是按部就班的四平八稳,这是品质控制或者安全控制的底线思维,因循守旧出不了高品质。

其次,医学训练,常有极限思维。

比如在深龋(很深的蛀牙,没有出现牙神经的病理症状)诊断治疗时,牙医修补深龋会尽力去保护牙神经;如果牙神经保不住时,又会尽力去保护牙体;如果牙体也保不住时,又会尽力想办法去消除慢性感染,以及不得已时建议及时拔牙、及时修复缺牙;拔牙的同时,又要尽力去减少牙槽骨吸收,等等。

这种层层设防,步步为营的做法,正是保护器官维护健康的极限思维,也是规范化的医疗的行为逻辑。每一步都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

可是病情的转归往往不按常理出牌,疾病的表象,如果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观察,往往具有迷惑性。在有限的时空和条件下,误诊漏诊就在所难免。加上个人行为习惯等差异,即便诊断准确,方法得当,也很可能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比如补牙后反而出现牙神经发炎,牙齿崩裂等等,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接下来还保不住牙神经,甚至保不住牙体……于是,患者感受到的治疗过程似乎就是不停歇地反复折腾,还伴随预想不到的新治疗和新增费用,纠纷可能随之而来。

所以,按部就班操作尽管是保障安全的底线思维,实际上未必能换来四平八稳的临床结果。

最后,极限思维,是患者的常见诉求。

追求疾病取得最佳的痊愈效果(比如希望手术彻底切除面部肿瘤,又希望不能破相甚至不能接受明显的疤痕,等等),追求治疗过程的舒适感,追求最轻松、最快捷、最便宜等等。

患者的这些诉求都有其合理性,这些需求拉高了诊疗的品质追求。临床技术的发展也是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渐渐提升的。具体条件能不能满足到患者的期待,这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一概而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方面事先没有一致的看法,很可能会潜伏危机。

这也是知识结构不对称的自然现象。

上述诉求本是人之常情的美好愿望。有些可能实现,有些可能在特是环境下还不可能实现。诉求本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心愿。可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对称,这在患者方面,在医疗方面,在医患双方都自然会导致自我认识和双方沟通的偏差,自然会出现理想和现实相互背离的结果。这些偏差和背离,自然会埋伏医患关系的危机。

面对这些情况,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充分理解,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事在人为地接受主动医疗的理念;如果医患双方能充分尊重和相互信任,就有更多机会有效规避风险,同时有更多机会使治疗结果超出预期。

这是大家值得特别关注的要点。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